不过嘛……最近媒体确实报道了一个可怕到有点头皮发麻的病例。

日本一个才25岁的小伙子,因为长期低头玩手机游戏。最后竟然连头都抬不起来,连吞咽食物都困难异常,无法正常吃饭……
不夸张,是真的。
医生看他脖子的第一眼都惊了,拍出来的片子更是让人倒吸一口凉气——脊柱已经严重变形、错位,甚至出现了一个明显的肿块。

最终,他被诊断为“下垂头综合症”。
这起病例也被正式发表在了专业的医学期刊上。
根据这名患者自述,他小时候其实很开朗,和同学朋友关系都很好。
但是小学时期,他的身体开始出现奇怪的问题——他的肩膀会周期性地突然抽动一下。就像有人在后面戳了他一把那种感觉,完全控制不了。
医院将其描述为“抽搐样不自主肩部运动”,但并没能解决这个问题。
这个偶发但持续的问题,打破了他的生活节奏,也让他遭遇了严重的校园霸凌。

(示意图)
他在初中时确诊自闭症,而医生认为,这可能是因为他受到了严重的霸凌。
长时间的压力和伤害,让他逐渐封闭了自己。他退了学,也几乎断绝了和外界的接触,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,时间长达好几年。
这个时期,他沉迷了手游——现实太糟糕了,他只能通过虚拟世界来寻求逃避和安慰。
他每天都在玩手游,一整天都不会抬头。
每天十几个小时对着手机,坐着在椅子上、趴在床上、窝在角落里,脖子深深弯曲着。
这样佝偻着的姿势,我们几个小时不动就会觉得脖子酸痛,但他从早到晚都是如此,一连好几年都没有变化。
(示意图)
随着时间推移,他开始出现严重的颈部头痛,而且越来越严重。最可怕的是——他发现自己根本抬不起头了!
脖子失去了支撑力,后来连吃饭都困难,吞咽变得非常费劲,他几乎不怎么吃东西,体重也迅速下降,整个人看起来又瘦又虚弱。
低着头、没力气、眼神空洞,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成了挑战。

(后来做手术打了钢钉“摆正”脖子)
但就这样,他居然还坚持了六个月才去医院就诊。
他终于去看医生时,医生当场震惊了。
检查显示:
他的颈椎严重错位、变形,甚至在脊柱的某些地方长出了类似“疤痕组织”。
这种组织,是身体尝试修复损伤时长出来的,但因为长时间处于不自然的姿势,这“修复”完全修错了地方,反而加剧了问题。

X光、MRI图像一出来,医生立刻判断:这是罕见的“下垂头综合症”。
什么是“下垂头综合症”?这个病名可能不常见,但一眼就能理解。说白了,就是脖子肌肉没力气了,整颗头垂下来,自己根本抬不起来。
这病通常出现在老年人、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身上,比如帕金森病、运动神经元疾病(ALS)之类。但像他这种年纪轻轻、没有遗传神经病史的年轻人因为玩手机引发患病,可以说极其罕见。

起初医生还是想用保守疗法,先让他戴颈托试试。
一开始用的是软颈托,后来换成硬一点的塑料颈托,就是靠外部支撑把他的头“托起来”,让身体自行修复。
但没想到,他在戴上颈托后开始麻木、刺痛,不舒服,无法长期使用。
这种情况下,医生只能果断停用颈托,考虑手术治疗。


(示意图)
在他和家属同意后,医生们安排了手术。
手术过程非常复杂:医生先是切除了他一部分已经变形的椎骨和颈部的疤痕组织,接着在他的脖子里打入螺钉、安上金属棒。一节一节地把错位的脊椎“拼回来”,像修一栋歪了的楼一样,一点点把支架搭稳,让他的脖子可以重新承受头部的重量。

术后恢复期漫长又艰难,但六个月后,他终于可以自然地抬头看人了。
再过一年,他连吞咽的问题也解决了,生活也慢慢恢复了正常。
这当然是个“极端个案”,医生也在报告中指出,这个病人的病因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。
他不是偶然玩手机,而是“长时间低头+心理障碍+可能的发育异常”共同作用的结果。
但他们也非常明确指出:“低头看手机”是最直接、最关键的诱因之一。
在这篇医学报告的最后,医生特别呼吁:现在无论是学生、上班族,甚至很多老人,每天低头看手机已经成了日常习惯。但沉迷手机导致的长期不良姿势,需要社会的高度重视。

有研究报告显示,学龄儿童中“颈椎后凸”的发病率正在不断上升,而这很可能跟他们长期低头、过度使用手机有关。
为啥低头伤得这么严重?正常人的颈椎应该是前凸的,像个字母C一样。但我们一低头,这种自然的生理曲线就被压垮了。
当人直立时,脖子承担的头部重量大概是4~5公斤;但当你低头60度玩手机的时候,你的脖子相当于扛了27公斤的压力——这相当于脖子上骑个小学生。
天天这样撑着,它怎么可能不出问题?

(示意图)
说到底,这个病例也不是危言耸听,只是给所有人敲个警钟:我们不能一边喊着脖子酸、眼睛痛,一边继续刷视频、打游戏。
身体是会“记账”的,到时候出问题就是我们自己埋单。
也给大家一些建议,就算是真戒不了手机,也尽量做到这三点:
抬头玩:用手机的时候,尽量把屏幕抬高,别一直低着头。
定时休息:每30分钟动一动,站起来活动一下,做几个颈部拉伸动作。
不要长时间窝在一个姿势里:特别是躺着玩手机,很伤身体。
看到这篇文章的各位,立刻抬起头,活动一下脖子吧……
可千万别低头低太久了……